近日,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资深水产养殖客户诺尔·穆罕默德·诺尔萨米多夫(Normuhammad Norxamidov)专程赴中国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,在山东益昊生物水产技术经理翟凯旋等陪同下,实地学习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并推广的“益生菌生态养殖技术”。此次访问不仅是一次跨国技术参访,更标志着中国生态养殖解决方案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中的影响力持续扩大。
跨国合作:从产品试用到实地研学,构建技术信任
作为#山东益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产益生菌产品的众多海外用户之一,诺尔·穆哈默德在本国养殖场中率先引入该系列产品进行试验性应用。经过数月实践验证,他发现使用益生菌后,其养殖场内鲤鱼的平均生长速率大大提升,饵料转化率显著提高,同时水体氨氮与亚硝酸盐浓度下降明显,病害发生率降低。诺尔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这不仅提升了产量,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抗生素依赖,实现了环境友好型养殖。”
国外用户遇到的池塘异常藻类爆发
基于良好的使用效果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同,诺尔·穆哈默德决定跨越国界,亲临中国养殖一线,深入了解水产益生菌在实际生产中的系统化应用流程与管理经验。
沉浸式学习:深入养殖现场,掌握核心技术细节
在益昊生物水产事业部产品经理翟凯旋陪同下,诺尔·穆哈默德走访了滨海县多个现代化鲤鱼养殖基地,实地观摩了包括池塘循环水系统、水质动态监测平台及益生菌精准投加设备在内的整套生态养殖体系。
期间,他系统学习了益生菌的科学投放时机、剂量控制方法、与饲料配伍技巧以及不同季节下的管理策略。技术人员还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pH值、溶解氧等关键指标判断微生物群落活性,并结合物联网传感器实现精细化调控。
“过去我们更多依赖经验判断,而在这里我看到了科技+生态的真实融合。”诺尔·穆哈默德感慨道,“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能有效抑制蓝藻暴发,这一点对我们中亚地区尤为重要。”
中国智慧输出:成熟模式为全球水产转型提供范本
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养殖国,其中鲤科鱼类占据重要地位。近年来,随着绿色生态养殖理念深入人心,传统高密度养殖带来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。以益生菌为核心的微生态调控技术应运而生,成为破解“增产不增污”难题的关键路径。
目前,滨海地区的鲤鱼养殖已普遍采用“主养鲤鱼+套养鲢鳙鲫”的复合模式,并辅以定期投放枯草芽孢杆菌、乳酸菌、光合细菌等复合益生菌制剂,形成稳定的水体微生态系统。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,也大幅降低了换水量和药物使用频率,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。
翟凯旋指出: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卖产品,更是输出一整套可复制、可落地的生态养殖解决方案。诺尔先生的学习过程,其实就是一次技术本地化的预演。”
未来展望:推动南南合作 助力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
此次交流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与水产科技机构的高度关注。据透露,双方正探讨建立长期技术协作机制,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开展线上培训、远程协助服务以及试点共建项目,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首个“中国标准”生态养鲤示范场。
与此同时,山东益昊生物也正在加速布局中亚及东欧市场,拟推出针对不同气候带和水源条件定制化的#益生菌产品包,开发多语言版养殖管理手册,进一步降低国外水产养殖客户的技术门槛。
#水产益生菌 承载的是益昊生物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责任。我们期待更多像诺尔先生这样的国际伙伴,共同书写全球水产养殖绿色转型的新篇章。